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明確提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食物觀的重要論述,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省委書記許勤指出,要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建設寒地果蔬生產基地。在哈爾濱、牡丹江、大慶等優勢區建設果蔬和鮮食玉米加工產業集群,在中西部和東南部地區建立蔬菜原料加工和特色漿果加工產業集群,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形成設施先進、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產銷協調的寒地果蔬產業發展格局。
在地處黑龍江省大慶市的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里,有這樣一支“設施園藝科技服務團隊”,他們一直秉承省委“樹立大食物觀,端穩中國飯碗”的指導思想,致力于寒地設施農業技術的轉移轉化和推廣,在大慶市周邊推廣棚室和露地瓜菜復種模式,實現了寒地一年兩熟,大幅提高新苗利用率。
塑料大棚里的“泥腿子”專家團隊
八一農大“設施園藝科技服務團隊”成立于2013年,團隊成員25人都是省、市級科技特派員。在團隊負責人李德澤、楊鳳軍的帶領下,他們常年奔走于農業生產一線,先后為黑龍江農墾部分農場、牡丹江市、綏化市、伊春市、大慶五區四縣等多地農業公司、農業合作社和農戶提供技術服務,累計培訓農民1500多場,8萬多人次,編寫印刷瓜菜栽培及病害防治技術培訓手冊10000多冊。因在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過程中作出的突出貢獻,楊鳳軍于2019年被科技部作為優秀科技特派員通報表揚,該團隊于2020年被大慶市評為“大慶市先進集體”,于2022年9月獲批教育部“第五屆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很多被幫扶過的農戶紛紛對專家團隊舉起大拇指,都說他們性格隨和、能吃苦,是“田間”專家、“泥腿子”教授、農民致富的及時雨。
團隊專家在大慶大同區開展技術培訓
團隊負責人楊鳳軍在喇嘛甸鎮開展培訓
團隊專家楊升在泰康鎮開展培訓
給設施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大慶市是我省設施農業的樣板城市,大慶市大同區是黑龍江省棚室瓜菜的核心產區之一。為了加強科研創新,引導資源、技術、人才向設施農業聚集,楊鳳軍帶領團隊專家在大同區創建了3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在大同鎮建立了東北地區唯一的航天育種基地。
時任大慶市副市長熊敏峰到航天育種基地參觀
針對大慶地區早春低溫弱光的氣候特點,該團隊于2017年發明了適合大慶地區設施生產的“三月溫室”,“三月溫室”用草簾和塑料膜替代了傳統溫室磚結構墻體,避免產生建筑垃圾,有利于農田生態環保,保溫效果好,成本不到傳統溫室的1/5,比同等面積塑料大棚要增收50%至80%。
針對大慶地區塑料大棚生產效益不高、成產周期短等問題,該團隊創新研發具有區域特色的復種模式,通過應用塑料大棚多層覆蓋搶早栽培技術,在塑料大棚內加設5層及以上塑料薄膜,利用塑料薄膜將棚室分成若干個子空間,增加棚室密閉性和保溫性,使棚內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迅速提升,幫助苗木提早定植,提升作物經濟價值?!敖衲?/span>3月7號,第一茬甜瓜苗就定植完了,6月份緊接著種了茄子和辣椒,今年的收成好,兩茬一共掙了一萬五、六?!贝髴c市大同區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戶楊利軍樂得合不攏嘴。
團隊專家在林甸縣推廣新型溫室冬季蔬菜生產模式
團隊專家在八井子鄉講解多層覆蓋搶早栽培技術
想方設法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復種指數是可以增加單位面積土地,比較經濟合理的栽培模式,可以減輕蔬菜連作障礙、提高蔬菜品質。2017年-2022年,該團隊結合各地優勢和產品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西甜瓜、白菜、大蒜、網紋瓜和西蘭花等品牌。
其中,大慶地區露地西瓜復種白菜推廣面積達1.5萬畝,每畝投資成本為2000元左右,凈收益為1200-2200元,總收益大約6600-11400萬元;大蒜套作大白菜栽培模式除去成本每畝純收入0.2萬元以上,超過種植玉米等大田作物收入3倍以上。這種栽培模式在肇州縣的二井子鎮和永勝鄉廣泛應用,推廣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每年累計創造400萬元的經濟效益?!?/span>2017年,我來到大同區牽頭成立蔬菜種植合作社生產西蘭花,當時黑龍江省缺乏適用性品種,引進的品種經常出現不接球或接球小問題,交了很多‘學費’。咨詢了專家們,才知道是種植的品種不適應大慶地區氣候環境,經過專家推薦,兩年試驗,已篩選出的兩個春季適合在大慶栽培的品種,今年春茬的收入照去年翻了一番。”蔬豐合作社社長梁傳生說。
團隊專家在大同區西蘭花種植合作社進行新品種種植試驗
該團隊繁育的番茄、甜瓜、西瓜、黑色馬鈴薯、板藍根等5個作物種類47個品種先后5次搭載神州系列飛船,目前已育成薄皮甜瓜“航甜清雅”“航甜流星”航天品種2個、其他瓜菜及中草藥品種20多個,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00多項,協助建立了八井子甜瓜、祝三鄉無籽西瓜、林源鎮特色中草藥等地域特色農業產業,帶動了500多戶農民致富增收,每年農業增收近1億元。
團隊專家在大同區八井子鄉開展板藍根綠色防控技術指導
協力打造綠色名優“靚麗”品牌
該團隊主持建立校地合作“科技小院”,在香瓜產業規劃、綠色生產、銷售方面給予農戶支持,使得“新?!毕愎弦幠V饾u增大,效益越來越好,農民越來越富。牟艷輝是新福鄉有名的香瓜種植戶,他勤勞肯干愛琢磨,什么新鮮技術都要第一個嘗試,“我這片地種甜瓜可有年頭了,近幾年病害較多,導致減產也很嚴重。多虧了團隊專家推廣的綠色生物防治手段,這片地的瓜病輕了,秧綠了,果甜了,我的腰包也鼓啦!”
肇州縣新福鄉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科技小院”落成
團隊專家下鄉服務
2019年“新?!鲍@得全國香瓜套種白菜綜合標準化示范區,2020年獲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榮譽稱號?!靶赂!毕愎汐@批綠色食品標識認證,“肇州香瓜”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團隊的努力得到了農民和社會的認可,他們實現了助力大慶棚室產業“大油田、大平原、天藍藍、弱堿土、藥草香、瓜果甜”的夢想。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安。矚目未來,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設施園藝科技服務團隊”將繼續深入落實“大食物觀”,穩步推進設施農業科技創新,助力我省設施農業走出一條低能耗、低成本、生態安全、高產優質高效的特色發展之路,為穩定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自己新的貢獻。
文/劉孟野 圖/園藝園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