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園藝園林學院青年教師呂海亮博士以通訊作者身份與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分區二區Top期刊6 / 146, IF:10.753)合作發表了學術論文“Native pedunculate oaks support more biodiversity than non-native oaks, but non-native oaks are healthier than native oaks: A study on street and park trees of a city”。
樹木生長環境(街道/公園)與樹種起源(本地樹種/外來樹種)對樹木健康、樹木微生境及蝙蝠多樣性的影響
城市中的樹木為人類提供多種生態服務。然而,城市環境惡劣,樹木健康與棲息地多樣性很難同時保證。研究通過野外原位觀測評估了生長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市不同棲息地(街道與公園)的本地(Quercus robur L.)和非本地(Quercus rubra L.)橡樹的樹木健康、樹木微生境和蝙蝠活動,發現北美紅橡樹比本地橡樹更健康,但支持生物多樣性的潛力較低。紅橡樹由于其良好的健康狀態,可以考慮優先種植在街道旁。而在公園和半自然區域應該多種植本地橡樹,以促進城市生物多樣性。
以上研究成果可為城市中不同環境下的樹種選擇提供重要參考。研究得到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和德國聯邦教育部(Gr-üneLunge 項目,01LR1726A),德國亥姆霍茲基金會和中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的中德博士后交流項目(ZD202133),以及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H2021C068)的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2057023
呂海亮,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中德聯合培養博士后,2022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文圖/園藝園林學院